邮箱快速登陆→ 用户名: 邮箱: 密码:   申请邮箱
 
 
中国当代报道网 >> 媒体聚焦 > 正文内容
 

 

环保局长照片“献丑”搏掌声

《中国当代报道网》

 



 

今年3月31日,环保总局副局长潘岳到长城脚下参加“环保公益日”宣传活动,当他拿起麦克风讲话时,忽然刮来一阵沙尘暴,影响了整个会场的气氛,潘岳的讲话也草草结束。

但一组潘岳当时以手捂着脸,面部表情扭曲难看的照片,却在隔日成为媒体的热门新闻,称连续发动三次“环保风暴”的潘岳在宣传环保时遭遇沙尘暴。

相关照片在大陆网络上流传甚广,有人说这是大自然给环保局的报应,但也有人为潘岳喊冤,因为沙尘暴并不归环保局管。对此,潘岳本月在接受中央电视台采访时说,凡是参加环保的部门,面对沙尘暴,都没资格喊冤。

在该次访谈中,潘岳还对拍下这组照片的记者表示感谢,并说要推荐这组照片参加年度环境新闻奖的评选。他说:“我觉得应该感谢拍照片的记者,那么丑陋的形象照下来以后能唤醒国人,唤醒社会,面对我们严峻的环境形势”,“如果它真能达到这个效果,我觉得再被调侃两句也是值得的”。

有媒体评论说,如果换了一个不那么开明大度的官员,,最少可以给刊登照片的媒体安上两个罪名:一是不经审查擅自发稿;二是对领导没有最起码的尊重与体谅。

以上两个“罪名”并非凭空杜撰,而实在是有大量先例堪为教训。长期以来,中国媒体在刊发官员的报道(含照片)时都会万般小心,慎之又慎,惟恐稍有疏忽,让官员对自己见诸媒体的形象不满意,怪罪下来谁也担待不起。有的时候,媒体实事求是地刊出关于某官员的报道和照片,记者和编辑都不存在任何恶意,一般读者也不觉得有什么问题,但官员自己站在某个刁钻的角度,或出于某种微妙的心理,一口咬定“记者水平低下,编辑居心不良”,于是大发雷霆之怒,大兴问罪之师,必欲给媒体一些颜色看看而后快。对照之下,乃可知像潘岳这样不以“丑照片”为怒,殊为难得。

而且拍摄“丑照片”的某报记者表示,他当初并不担心这张照片见报后会让潘岳“出丑”。这一点儿也是很有意思的。这说明记者对素有“个性官员”之称的潘岳有比较多的了解,相信潘岳不会以这样一张“丑照片”为丑(反而会视之为环保信息公开过程中的一段小插曲也未可知),所以,报纸发表“丑照片”是安全的,肯定不会惹来麻烦。也就是说,如果“丑照片”的主角换了另一个官员,这名记者和他所在的报社可能就会担心了:这样一张“扭曲”了领导形象的照片,会不会让领导有“出丑”的感觉呢?这一担心不打紧,“丑照片”就只能永远尘封在记者的抽屉里了。

潘岳与媒体的互动关系,因此得到广泛赞扬。

拥有历史学博士学历、现年四十七岁的潘岳在2003年出任环保总局副局长,迄今共发动三次“环保风暴”,以未通过环境评估为由,叫停多项重大工程,但这几次风暴,由于没有官方支持,多数无疾而终。


 

 

 

 

 

 

 

 

 

 

 

 

 

 

 

 

 

 

 
 [编辑: 鲁源]
 
 

 

 
沪ICP备07008298号 © 2007-2010 www.zgddbd.com