邮箱快速登陆→ 用户名: 邮箱: 密码:   申请邮箱
 
 
中国当代报道网 >> 媒体聚焦 > 正文内容
 

 

“每位公民都是记者”

——访“键盘产生权力”的实践人吴连镐
 



 

目前在韩国,“OhmyNews像任何一家报纸一样具有影响力。”

OhmyNews是提供新闻的网络媒体,它高举“每一个市民都是记者”的旗帜,在韩国掀起市民个体参与新闻报道的浪潮。OhmyNews(我的新闻)的网站,其新闻来源主要是社会最底层的普通市民。

OhmyNews是吴连镐创办的。吴连镐是延世大学毕业,“386世代”的典型人物。 全斗焕时期,吴连镐是学生运动的主角。1986年,因写了一封批判全斗焕的信并散发给高中生,他坐了一年的牢。毕业后到《Mal》(月刊)杂志社工作。1994年他曾撰写一篇关于1950年朝鲜战争时,南韩难民被美军屠杀的故事,5年后,美联社记者崔相君等人因追踪采访这些参与屠杀的美国老兵,获普利策调查报道奖。

1999年底,36岁的吴连镐离开了工作12年之久的《Mal》月刊,思忖着如何创办一份与众不同的网络报纸。在6位朋友的赞助下,2002年2月,吴连镐以10万美金为本资,凭着“Every citizen is a reporter”(每一个市民都是记者)这句响亮的口号,创办了网络新闻媒体——OhmyNews网站。当时他手下只有4名职员。如今,OhmyNews网站在南韩已经发展为一支以80名正式雇员为后盾、拥有5万名记者的队伍。该网站在日本有3000名注册记者,在韩日以外的国家和地区还有2500名记者。

网站最初的模式:雇请了25个训练有素的专业记者(现为48名),他们负责报道当天最主要的新闻;聘请10位编辑,他们的职责是对将近33000名“市民记者”发来的200余篇文章进行编辑,并贴到网站上。这些“市民记者”可以是任何一位网站注册用户,他们的供稿每篇大约750字,获取的报酬一般是几美元,如果稿件成为头条,报酬是11美元。

吴连镐最近在位于首尔的办公室接受采访时说:“‘每位公民都是记者’已经不再仅仅是口号,而已经成为事实。”吴连镐在谈到供稿人时说:“他们几乎来自社会各业,有学生、家庭主妇、警察、小说家、医生甚至政治家。”

现在,OhmyNews网站已经一跃成为南韩最有影响力的网站,在与传统媒体一争高下的同时,促进了南韩乃至全世界新闻观念的改变。

位于首尔的外国语网络大学的新闻学教授金炳哲说:“OhmyNews网站开创了南韩公民新闻的先河。过去大众传播往往是媒体单方面规定什么是新闻,然后传递给公众,而公民新闻正在改变这种模式。”

他说:“如今,公民既是新闻的生产者,也是新闻的消费者。由新闻界精英人士垄断新闻的时代已经结束了。公民新闻并非转瞬即逝的现象,而是与欣欣向荣的民主化相一致的全球化趋势。”

吴连镐非常赞同他的看法,并说数字给了她信心。他说,如果一篇报道大受欢迎;每天登陆该网站的人会达到200万而平时每天的点击率在50万至100万之间。

业余记者每天为OhmyNews网站供稿多达200篇,占总稿量的80%。尽管报酬相对较少——每篇报道的稿酬最多为2万韩元(约合20美元)——但稿件仍然纷至沓来。

自2002年底至今,农场主宋成荣已经为 OhmyNews网站投了近200篇充满人情味的报道。他说:“稿酬很微薄,但OhmyNews网站是在偏远乡村的我参与社会问题的一个途径。”

OhmyNews网站的成功在一定程度上仰赖于政府在全国普及互联网的决定,这使近70%的南韩人得以通过宽带上网,且有越来越多的人上网收听收看新闻。

吴连镐说,OhmyNews网站创建头3年一直宣布亏损,直到2005年才扭亏为盈。吴连镐没有给出具体数字,但说年均收入为60亿韩元(合635万美元),其中70%来自广告收入。

OhmyNews网站的影响颇为引人注目。该网站的“新闻游击队”就2002年总统选举所作的自下而上的报道帮助卢武铉出人意料地当选总统。卢武铉将当选后的首个专访机会给了OhmyNews网站。

吴连镐回忆说:“我们从卢武铬的竞选活动中看到了重大新闻价值——而传统新闻媒体则完全没有注意到。我们想了解群众的意见,而传统媒体往往对此不屑一顾。”

吴连镐说他的“市民记者”并不是靠写文章赚钱,他们是想借此改变世界。与专业记者一样,他们也必须遵守职业约束。他们传来的稿件即时就能发表,编辑有权根据网站视觉效果进行处理。
 

 

 

 

 

 

 

 

 




 

 
 [编辑:鲁源]
 
 

 

 
沪ICP备07008298号 © 2007-2010 www.zgddbd.com