开国上将:林彪是个聪明人,但比不过毛主席!

编者按:开国上将陈士榘将军的四子陈人康策划的书《一生紧随毛泽东——回忆我的父亲开国上将陈士榘》现在很热卖,《中国当代报道网》特别编辑,以飨读者。
陈士榘是20年代参加革命的,秋收起义、井冈山斗争、二万五千里长征、抗日战争、百万雄师过大江……这些让一代中国人肃然起敬、充满着史诗般传奇色彩的事件,他都参加了,而且干得有声有色。
第一个红色政权诞生,陈士榘是三个常委之一。毛泽东笑着说:“陈士榘,你做了县太爷了,你也是个山在工哩”。
邓小平说:“陈士榘,你的名声很响呀,打仗打得好,我们都晓得了!等打败了蒋介石,我再好好犒你!”
建国初期,毛泽东说:工程兵司令非陈士榘莫属!
“文革”中,他初林彪秘密召见,他巧妙应对……
他岌岌可危时,毛泽东说:“要说山头,陈士榘和我是一个山头的,都是井冈山的”。
父亲说过,林彪不是一贯整人。林彪曾经救过父亲
从井冈山时代,父亲便认识了林彪,一起共事也有多次。父亲说,林彪本来性格就比较孤僻,思维方式和待人接物与常人不大一样,说好听些,就是脑子全用在打仗上了,他在打仗方面是个天才和鬼才;说不好听的,就是性格上有缺陷。
我们很早就知道,林彪有失眠的毛病,他对父亲说过,形势严峻,敌强我弱,还要打胜仗,怎么办?歼敌一万自伤八千不行,只有最大限度地动脑子,把可能的伤亡减低到最小。长期以来,他用脑过度,神经衰弱,开始失眠。尤其是在平型关战役中,林彪率领的ll5师打了个大胜仗,那是共产党军队最大的胜仗,鼓舞了全国人民抗日的决心。林彪也很高兴,恰好那次战役缴获了一匹好马,林彪爱不释手,经常骑上飞奔,也算激烈战斗后的放松和休息。
有一天下大雾,林彪又要骑马飞奔,警卫员劝阻也没有用,林彪骑马跑进了阎锡山的防区。林彪的马与众不同,他的呢军装也很显眼,被阎锡山部队的一个士兵打了一枪从前胸穿过。林彪从马上摔下来,后来知道是误伤,闹得阎锡山亲自带了医官过来给他治病,并表示要枪毙开枪的士兵。林彪说那个士兵也不是故意的,保住了那个士兵的脑袋。
林彪受伤后中央很多领导都表示慰问,蒋介石也去了慰问电,林彪到延安后.连毛主席都骑马30里亲自看望他,一再叮嘱他好好养病。虽然后来林彪可以重上前线,但是我们都感到这个伤也伤了他的元气,届来他害怕见阳光和水,高度神经衰弱,整晚上睡不着觉是家常便饭,性情也变得暴躁和反复无常。我们一些军队高级干部曾偷偷议论过,“林总伤了精气神,精力大不如前了,这一枪也太可恨了。”
解放后,虽然医疗条件好多了,可是也无法根治这个怪病,从解放到“文革”,林彪很少露面,完全是一个病人的状态。父亲同他见面和向他汇报工作的时候,感到他心事重重、愁眉不展,好像没有任何生活情趣。这种精神上的痛苦也会影响他的行为。
上世纪60年代初,林彪抱病去西北视察,让父亲陪同前往。父亲和林彪一起吃饭,发现林彪很爱吃糯米。父亲问林彪:“林总,我发现你总是离不开糯米。”林彪有气无力地说:“糯米可以养胃,我的胃不好。”父亲一路上发现,林彪的身边不离医书,总是拿出来研读,原来林彪总是自己给自己诊断。
父亲那时很是担心,林总这样的身体能坚持多久?后来“文革”时,林彪当了副统帅和法定接班人,父亲总是想,副统帅的身体状况我可知道,有朝一目让他领导国家,也会心有余力不足。
父亲说,林彪这个人不爱交朋友,即使对待黄永胜、吴法宪、李作鹏、邱会作也只是政治上的利用,没有什么亲情。虽然父亲很早就认识林彪,甚至林彪担任ll5师师长时,父亲还担任过他的参谋长,但是,解放后林彪从来没有找过父亲叙旧谈心,在军队会议上彼此偶尔相见也没有交流。阴冷的性格和病夫的痛苦,造就了一个并非正常人的林彪。
其实,林彪并不是一贯整人的.如果不是他政治上和地位上的对手,他并不主动出击。在这一点上,父亲内心还感激过他。
上世纪60年代初期,我的大哥陈华刚上大学,由于儿时他接触过苏联专家,又喜欢苏联歌曲,这给他留下的苏联情结很深厚。他梦想能到苏联的大学求学,少不更事的大哥在假期坐火车到满洲里,打听如何能够去苏联。
那时候中苏关系已经恶化,加上大哥是军事院校的学生,一身军装很惹人注意。他被当地公安机关拘留,并被送回北京。说句实话,这要是一般人家的年轻人,至少可以以“投敌叛国罪”判上十几年。当时父亲在军队受到极大的质疑,总参“抓住”这件事情不放,不仅父亲不断被批判,而且让父亲承认是儿子为他出逃。
父亲感到很冤枉,但是父亲不论如何解释,如何检查,就是过不了关。事情闹到主持军委工作的林彪那里,林彪下了指示,对父亲要“狠狠地批评,狠狠地信任,狠狠地使用”,这件事总算有了定论。因此.父亲对林彪还是心存感激的,认为他在这件事情上还是实事求是的,而且让父亲在政治上渡过了一关。
“文革”中。副统帅曾经神秘地接见过父亲
父亲后来告诉我们,“文革”中的1967年,林彪破天荒地“召见”过父亲一次,就是在北京西城区前毛家湾1号他的住地。当时,父亲很纳闷,林副主席要和我谈些什么呢?那时林彪如日中天,出于对毛主席的崇敬.父亲也毕恭毕敬地想聆听林副主席的指示。
林彪这个人向来说话简练,很快把话题转到他所需要了解的方面。由于父亲多年是工程兵的司令员、对于军队的基建了如指掌,从大西北的核基地到中南海的地下设施,父亲都领导和参与过建设。
所以林彪先问父亲北线设防任务,又详细询问了各个军区乃至一些要塞的工程建设。父亲后来回忆,这样的询问方式是部队纪律所不允许的。如果军委领导要了解这些情况,应该有个程序和记录,至少不应该是一对一的询问和了解。但是林彪当时如日中天,拒绝林彪的谈话内容也是不现实的。父亲尽量问一答一,把情况介绍得简单一些。
林彪在谈话结束时,用他那鹰隼般锐利的眼睛盯住父亲说:“我们的谈话内容要保密,不要对杨成武讲,他是搞政治工作的,不懂得军事工程。”父亲以非常恭敬的态度回答:“我会按林副主席的指示去办。”
父亲离开林彪住地后也惴惴不安。虽然毛主席亲自把林彪列为接班入,可是父亲感到,这样的谈话实在有悖于部队严明的纪律。
父亲冥思苦索,感到这样隐藏下去终归是块心病,他用了一个比较曲折的办法向总参打了报告,当然,前提是尊重“林副主席”,用“落实林副主席对工程兵的关心和指示”做了变相的汇报,也对当时担任代总参谋长的杨成武口头讲了这件事。尤其父亲借着林彪询问过的北边军事工程中的一些问题,请教了他的老上级刘伯承元帅,也是想把林彪的动作变相地告诉刘帅。并向军队的元老刘伯承、叶剑英、聂荣臻做了汇报。
父亲说.那时候刘伯承已经双目失明,但刘帅摸着凹凸不平的地图说:“我们对苏联的防御,地形对我们不利,北边平原太多,不能用长蛇式的防守,要用集团式的重点防守,要军民联防。”父亲感到刘帅病重,依然这样关心国防,而且思路这样清晰,令他颇为感动。
父亲广泛向老帅和总参汇报时.机智地摘开自己,他在报告中说.“北线设防”的事情靠工程兵一家不行,比如想调动飞机就有困难.至少应该有个副总参谋长牵头。也就是含蓄地表明工程兵无法单独完成林彪布置的任务。
几年以后,林彪出了事,父亲才在闲聊中和我谈起这件事情,他还不无庆幸地说:“我幸亏没有隐瞒这件事情,否则会辜负了毛主席对我的信任。主席会批评我:陈士榘啊,在井冈山咱们就是一个山头的,不要和林彪搞在一起呀。”
父亲后来多次对我说,林彪的事情和他这个人很复杂,不能全盘否定、尤其战争年代的卓越战功更无法磨灭。如果他不是对更高权力的虎视眈眈和对老战友的无情无义,他怎么会在飞机上活活烧死,那一刻他自己该是多么痛苦!
父亲到任何时侯都流露出对毛泽东的崇敬,记得他在林彪出事后不久说:“林彪是个聪明人,从表面吹捧主席到谋害主席。但他也不想想,他在毛主席面前还要耍聪明,他怎么比得过毛主席呢?简直就不是一个级别的。”
上一篇 >> 开国上将:林彪是历史无法抹煞的军事天才!
|